为推动肉类食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标准国际化”为解决行业标准短板提供了新思路。健全和完善肉类食品标准体系是推动我国肉类食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更是我国肉类食品产业跻身世界前列的必经之路。
我国肉类食品消费增长迅速。中国肉类协会的相关数据显示,近20年内,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从每年35公斤上升到60多公斤,其中猪肉消费总量是世界平均消费量的2.5倍。联合国粮农组织与经合组织的相关数据显示,接下来的十年内,我国有望超过欧盟,成为人均猪肉消费第一的区域。
随着肉类消费量的快速增长,我国肉类工业科技得到逐步提高,包括屠宰加工技术、肉类加工技术和肉类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技术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肉类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技术的提高,为我国肉类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也成为了影响我国食品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如今我国依然将肉类食品安全作为研究重点,在保鲜技术、检测技术和可追溯系统方面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如通过建立“源头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信息追溯体系,可实现对肉食品各环节全程有效的监管。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肉食品迎来新发展的时期,随着肉类行业管理体制的演变进入新阶段,我国肉类科技与标准化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包括在生产上、疫情防治和跨区域传播风险极高;在成本上,环境治理、储存和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在消费上,对于肉制品的新鲜度要求较高,地域性消费习惯和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差异明显。业内人士分析,上述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成为我国肉类行业今后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